网站首页 校园信息 学校通知 特色创建 德育园地 课程教学 校本研修 教育科研 教工之家 仰高春秋 学习园地
党建工作 - 学校简介 - 教师招聘 - 学籍管理 - 便民问答 - 校长信箱 - 学校地图 - 内容搜索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校园新闻 - 每周安排 - 校务公开 - 时事热点 - 计划总结 - 党总支工作 - 管理制度 党总支 - 校长室 - 工 会 - 校务办 - 研究室 - 课程处 - 德育室 - 团 委 1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提升 - 2学校精神引领文化生活丰富 - 3党的建设加强核心作用强化 - 4体制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5平安健康达标校园环境优化 - 6社会责任担当学校形象良好 - 特色指标 两纲教育 - 主题教育 - 实践活动 - 德育课程 - 经验分享 - 国旗下讲话 - 社团活动 - 团员活动 - 心晴天空 - 志愿者活动 - 家校互动 教学案例 - 课程建设 - 语言文字 - 教学管理 - 课改动态 教育理论 - 教学展示 - 现代教育技术 - 心理辅导 - 研修信息 - 教学设计 - 读书心得 - 师德修养 教育论语 - 实验项目 - 研究动态 - 研究文献 - 教师论文 - 德育探索 - 管理纵横 - 案例研究 师德建设 - 法规文件 - 帮困互助 - 教工活动 - 班组建设 - 计划总结 - 其他事务 - 退管工作 - 巾帼风采 - 教代会 校庆专题 - 百年校史 - 我思古人 - 金榜题名 - 三林缘 - 学校荣誉 I 思想道德建设 - II 深化党的建设 - III 学校内涵发展 - IV 校园文化建设 - V 优化校园环境 - VI 社会责任担当 - 特色指标 - 学习园地
>首页 -> 仰高春秋 -> 我思古人

TOP

三林中学创办人——丁仁科
[ 录入者:adm_dhz | 时间:2009-06-08 19:58:01 | 作者: | 来源: | 浏览:14528次 ]

 

丁仁科(1901~ 1987年),字冠颜,别署白丁,浦东陈行镇人。19132~19157月就读于三林陈行杨思乡立高等小学,19227月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后,任陈行乡行政局长、浦东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教员。19298月始,历任私立三林小学、私立三林职业中学、私立三林中学、上海县三林中学等校校长1930年加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永久社员。抗战胜利后曾兼任上海市社会局、民政局科员,办理宗教理俗事宜。

前后长校三十余载,承先启后,念念不记忘先贤创校苦心,鞠躬尽瘁于母校之腾飞,终其身为之奋斗不息。尝言:“天下事必先之以草创,继之以润色,而后规模始备,效用益宏”,而其半生功果,亦见于润色。来长伊始,即为在学君卒业后无力深造而忧叹,因受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救国”呼告感召,毅然向校董会提山创办三林职业中学的建议,深受主席校董秦锡田之赞许。19302月校董会决议通过,并委以中学部校长兼职,全面负责筹办工作。先生绝不以一己之健康欠佳为虑,汲汲于学经验、定学制、拟课程、置设备、延良师,申请立案、备案,确保及早开学。又筹建新校舍楼屋18幢,克期于19302月竣工;辟东操场,供中学专用。于时前后,又筹建钟楼、创办人纪念碑、湖心仰高亭、温毅图书馆甲戌路、体育馆。并主持秦锡田之适庵路兴筑。校园内莳花植卉,垒山饲鸽,环境之幽雅恬和,不下于私家之园林,于以畅学子之心胸。

学校素以“教学有特色”而闻名沪上,于此,先生“润色”之功尤不可掩。其办学一力弘扬温毅、适庵父子“为民兴学”、“务实致用”、“教以一艺”等教学精神,付诸实践,取得卓越成效。职业中学建办十年,所培育之人才,将军、学者、专家……以至烈士不一而足。建国初,办机械、电讯二科,后者属国内首倡,全体毕业生为新华通讯社任用,为新中国第一代电讯工作者。其中有作国家代表,两次获国际无线电收发报全能冠军者。

早于30年代初,先生提出体、品、学全面发展的理论,亲拟办学宗旨,指出:“注意儿童体格的锻炼、品格的培养、学力的修练,以期达到圆满的人生”,而于体格尤为注重,以为起基础作用,所撰《本校卅周纪念募建健身房缘起》中有言:“强国必先强种。有健全之身体,然后有健全之精神;有健全之精神,然后学其所需用,无往不利,故注重体育,实强国之基也”。为达此境界,又极端重视学校管理体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于初掌校务的近二年中,主拟达十万字的一系列学校管理章程,范围涉及行政组织、教务管理、训导方略诸方面,缜密详尽。并载入《三林学校卅周纪念刊》,师生职工人手一册,得以参照严格执行。此举于当时教育界,亦属风毛麟角,影响于后来者颇大。

先生长校三十余载。爱校如家。抗战爆发,日机投弹校周,人心骚乱,先生与老工友王锐发等日夜坚守护校,屹不少动。浦东陷敌,不得已迁址市内爱文义路继续办学,筚路蓝缕,事事躬亲,又始办高中商科,河山光复,即乐于奔命,尽力复校于原址。复校后,主管校董会事,学校经费支绌,多方筹措,弦诵始保不辍。1958年错划为右派,蒙垢二十余年,仍瞩目于学校之精进。临终前一年,值母校九十周庆典,怡然应邀出任筹委会名誉主席,协助策划,核实校史,不遗余力。于青少年时代,从老画家陈迦庵研习丹青,擅水墨及指画、与白蕉、唐云、王个簃、邓粪翁等过从,喜收藏古人时贤书画,至是,乃不惜售出珍藏佳品,以所得购大时钟一座赠予学校,用意一如昔时逢钟楼“鸣号”以勖学子惜时勤学。

以病医治不效,逝年八十七岁。


[上一篇]怀念留美回归老教授陈一冰 [下一篇]赵履福校长(191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