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园信息 学校通知 特色创建 德育园地 课程教学 校本研修 教育科研 教工之家 仰高春秋 学习园地
党建工作 - 学校简介 - 教师招聘 - 学籍管理 - 便民问答 - 校长信箱 - 学校地图 - 内容搜索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校园新闻 - 每周安排 - 校务公开 - 时事热点 - 计划总结 - 党总支工作 - 管理制度 党总支 - 校长室 - 工 会 - 校务办 - 研究室 - 课程处 - 德育室 - 团 委 1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提升 - 2学校精神引领文化生活丰富 - 3党的建设加强核心作用强化 - 4体制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5平安健康达标校园环境优化 - 6社会责任担当学校形象良好 - 特色指标 两纲教育 - 主题教育 - 实践活动 - 德育课程 - 经验分享 - 国旗下讲话 - 社团活动 - 团员活动 - 心晴天空 - 志愿者活动 - 家校互动 教学案例 - 课程建设 - 语言文字 - 教学管理 - 课改动态 教育理论 - 教学展示 - 现代教育技术 - 心理辅导 - 研修信息 - 教学设计 - 读书心得 - 师德修养 教育论语 - 实验项目 - 研究动态 - 研究文献 - 教师论文 - 德育探索 - 管理纵横 - 案例研究 师德建设 - 法规文件 - 帮困互助 - 教工活动 - 班组建设 - 计划总结 - 其他事务 - 退管工作 - 巾帼风采 - 教代会 校庆专题 - 百年校史 - 我思古人 - 金榜题名 - 三林缘 - 学校荣誉 I 思想道德建设 - II 深化党的建设 - III 学校内涵发展 - IV 校园文化建设 - V 优化校园环境 - VI 社会责任担当 - 特色指标 - 学习园地
>首页 -> 德育园地 -> 两纲教育

TOP

“两纲”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 录入者:adm_dhz | 时间:2009-11-24 08:39:13 | 作者:英语教研组 | 来源: | 浏览:10940次 ]

“两纲”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英语教研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文化观念对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对我国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产生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固然有不少先进的东西,可以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然而,在像洪水般涌入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中大量腐朽没落的东西也泥沙俱下,冲击着我们的思想观念。社会正变得非常物质化,一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严重偏离了党和国家关于“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他们中不少人不仅国家意识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尊重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呼唤着教育本质的回归:无论哪一门学科,无论哪一项活动,都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因此,当前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两纲》教育,意义非常重大。

《两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旨在帮助青少年学生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形成健全人格,热爱人生,尊重生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时代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因此,作为教授英语学科的我们也不应该旁观,努力尝试中去实践。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德育的主阵地,只有将德育和教学有机融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为此,首先要有明确的意识,要将“两纲”教育的目标融入课堂教学目标加以贯彻实施,具备了这样的意识,我们教学设计时就会将“两纲”教育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这些显性和隐性的素材,潜移默化地将“两纲”内容渗透其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为一体。受到教育。

一、课堂教学设计中渗透“两纲教育”

1、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有明确的意识,才能要将“两纲教育”的目标融入课堂教学目标加以贯彻实施。二期课改中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时的教学目标设定必须是三维的,分别是知识目标,过程与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所以在设计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将“两纲”考虑其中。

2、构建教学内容

基础型课程教学内容是民族精神教育最丰富生动的载体,教师要从育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本提供的内容,有意识地挖掘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精心组织,精心教学。要以“课文内容”或“知识条目”的形式,挖掘民族精神教育点。

3、创设教学情景

在教学中渗透“两纲教育”,教师要以自己的民族情怀、学术功底和个性魅力,点燃教学的活力。学生是需要情感体验的积累,需要氛围的烘托,情景的渲染,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案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激情投入,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运用等等。

4、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挖掘“两纲教育”内涵。有很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需要教师处理好,包括师生之间平等、尊重和赏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竞争,无不包涵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的内涵。二、挖掘课文内容进行“两纲”教育

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具有文学性、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特点。可以通过语言的学习,掌握交际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激发起他们爱国的思想感情。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文化渗透,即教材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在小学牛津英语教材中选编了许多有关民族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将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穿插安排到课堂教学的总体框架中去,并落实到每个课时。以新世纪第四册为例,如何挖掘课文内容进行“两纲”教育。

New Century Book Four

Module One

Unit 1

主题:Words and Their Stories

Unit 2

主题:Making Speeches

渗透内容:

1、了解一些英美人士耳熟能详的习语及其相关文化背景,提高学生辨别和使用这些独特表达的能力,强调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言学习和使用的重要意义。同时拓展中文成语和相关的民族文化。

2、结合本课教学内容,了解交际中应注意的非语言因素。教育学生

公共演讲中,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同时要求学生礼貌用语。

 

Module Two

Unit 3

主题:On Friendship

Unit 4

主题:Moving Stories

渗透内容:

1、本单元让学生了解和讨论一些和友谊相关的观点。同时拓展学生

对友谊及维持友谊所需要的要素,在各类社交场合中运用恰当的语言及文化知识。

2、根据课文中所学到的语言文化知识来描述自己生活中和交友的经历,进一步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

 

Module Three

Unit 5

主题:Great Scientists

Unit 6

主题:Amazing Achievements

1、本单元介绍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的生平和贡献,让学生有一种人生所追求的目标,成用社会有用人才。

2、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梦想和成就。同时介绍了很多有巨大

成就的中国名人。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成就,提升民族爱国精神,做一位成功的上海人。

 

Module Four

Unit 7

主题:Enjoying the Classics (1)

Unit 8

主题:Enjoying the Classics (2)

渗透内容:通过选取名著《雾都孤儿》的片段的学习,让名著走进中学生的生活。同时让学生讨论中国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找出成就经典的因素。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可通过挖掘课程资源,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在教育手段上,采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英语课是进行民族教育的隐性课程,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汲取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


[上一篇]“两纲”教育在物理学科中的渗透 [下一篇]“两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