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 ——我有一个教师梦征文活动 三林中学 赵妍 作为国家,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梦想已经起航,那么作为教师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我,一名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分析过无数次的字、词、句、主旨与段落划分,但如今总觉得这样的教学中“人”的味道淡了些。于是把自己埋进深深地书堆里,无论是理论类,还是文学类,都进行专题式的阅读后,让我惊诧到:自己以往的教学只应了程红兵所说的“语文教学不仅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应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中的知识、技能部分,而今我常思考这下半句该如何选材并践行到我的教学中呢? 记得习主席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看出我国古代经典文化在人类心灵系统的塑造和重建方面的地位不可取代。东京大学的上田正仁教授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苦恼的时候,能够给予我慰藉、让我思考的都是《史记》《论语》《孟子》《道德经》《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圣贤的著作。这些经典对人性的本质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而我从每一次重新阅读中,都能够获得不一样的知识与体悟。”在放眼看看韩国,常借助古装电视剧系统、深入诠释我国传统文化,来润泽、提升大众的精神世界,而身处其原产地的我们却把它抛到了何方?除了考试时能填上“四书”、“五经”是哪几部书之外,还知晓些什么呢? 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废除读经科后,国人思想的浅白与灵魂的空洞、飘忽不断涌现,直到今日!虽说他此举在当时那种国境下是进步的,但世事经过了近百年,为何中断了的国学思想还不粘贴起来呢?为何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那种粗暴态度还不删除呢? 近日网上看到多起关于老师被打、被逼下跪等一系列把重道、尊师踩在脚底的事件,很心痛!痛定思痛,就想弄明白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如此呢?仔细翻看事件经过,泪水滑落的同时就在感慨:如果施暴者己辈、子辈都经传统文化浸润的话,他们的精神世界还会这样粗鄙吗?事件的结局还会这样悲凉吗?对此,作为高中的一名语文老师,越来越急切地想要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留白出时间,把孔子,孟子,《大学》《中庸》……包括王阳明心学,安放进我的课堂,让孩子们有能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恻隐的四端之心,突围出物欲价值观的束缚,走上有灵魂、有坚守、有约束的人生路。 虽然教学生涯已能望到尽头,但知——传统文化,行——传统思想的梦会贯穿到终结,我只是千千万万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与我一样尽力播撒传统文化与思想的同行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看到爱传统文化,行至善之路的人群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