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园信息 学校通知 特色创建 德育园地 课程教学 校本研修 教育科研 教工之家 仰高春秋 学习园地
党建工作 - 学校简介 - 教师招聘 - 学籍管理 - 便民问答 - 校长信箱 - 学校地图 - 内容搜索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校园新闻 - 每周安排 - 校务公开 - 时事热点 - 计划总结 - 党总支工作 - 管理制度 党总支 - 校长室 - 工 会 - 校务办 - 研究室 - 课程处 - 德育室 - 团 委 1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提升 - 2学校精神引领文化生活丰富 - 3党的建设加强核心作用强化 - 4体制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5平安健康达标校园环境优化 - 6社会责任担当学校形象良好 - 特色指标 两纲教育 - 主题教育 - 实践活动 - 德育课程 - 经验分享 - 国旗下讲话 - 社团活动 - 团员活动 - 心晴天空 - 志愿者活动 - 家校互动 教学案例 - 课程建设 - 语言文字 - 教学管理 - 课改动态 教育理论 - 教学展示 - 现代教育技术 - 心理辅导 - 研修信息 - 教学设计 - 读书心得 - 师德修养 教育论语 - 实验项目 - 研究动态 - 研究文献 - 教师论文 - 德育探索 - 管理纵横 - 案例研究 师德建设 - 法规文件 - 帮困互助 - 教工活动 - 班组建设 - 计划总结 - 其他事务 - 退管工作 - 巾帼风采 - 教代会 校庆专题 - 百年校史 - 我思古人 - 金榜题名 - 三林缘 - 学校荣誉 I 思想道德建设 - II 深化党的建设 - III 学校内涵发展 - IV 校园文化建设 - V 优化校园环境 - VI 社会责任担当 - 特色指标 - 学习园地
>首页 -> 德育园地 -> 两纲教育

TOP

“两纲”教育在物理学科中的渗透
[ 录入者:adm_dhz | 时间:2009-11-24 08:39:57 | 作者:物理教研组 | 来源: | 浏览:10258次 ]

“两纲”教育在物理学科中的渗透

物理教研组

一、“两纲”对物理课程的要求

加强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现民族精神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三林中学物理组对践行“两纲”教育的认识和建议

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通过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增强对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物理学科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属于“两纲”教育的隐性学科,因此物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切实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道德修养,修身正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践行“两纲”,影响、教育学生。还要在教学中注重联系本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发挥物理这门对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价值,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润”字上下功夫,达到有效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目标。

因此,在物理学科中“两纲教育的“渗透点”主要在:

1、情景引入、实例分析中结合上海、中国的人、物、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例如在运动学中结合上海的高架、磁悬浮、轨道交通,国家正在兴建的京沪高速铁路、“神舟”系列、“嫦娥”计划等,在力学中结合身边的卢浦、杨浦、南浦、芦潮港到洋山得跨海大桥、世博会中国馆等。

2、穿插物理学发展史、科学家奋斗故事、我国科技先进、落后的一面,让学生感受到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的重要性,激励学生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为国争光的荣誉感,更加明确目前学习的使命感。例如:居里夫妇一生献身放射性的研究,并以钋命名新发现的放射性元素来纪念自己的祖国;牛顿定律的发现是在大量前科学家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北宋时期沈括发现磁偏角;明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震仪;解放后,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冲破敌对势力的层层阻扰,回归祖国大陆的一大批科学家,如竺可桢、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等。一生奉献给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荣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丁肇中等人的事迹。

3、教学内容本身涉及到提升生命质量,危害生命安全有关的内容部分,可重点渗透生命教育,在综合复习阶段可以开设专题进行“两纲”教育渗透。例如,放射线的利用和防止,交通中的安全等等。

4、在实验操作、讨论、资料收集分享、小组开展课题研究等的物理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和能力,尊重科学、尊重实践、不迷信书本、权威,与人分享、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以下是针对现行二期课改高中物理教材(试用本)中基础型课程的部分章节内容“两纲”教育渗透点的建议,供参考。希望各位组员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补充、完善,以提高“两纲”教育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实效。

三、以第一章《运动学》为例,体现“两纲”教育与物理学科教学结合点

第一章 运动学

A、质点、位移和时间

通过交通安全热点问题的讨论和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感悟生活中不能违反科学规律,提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通过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实验过程,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养成在实验中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的习惯。

C、运动快慢的描述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通过对刘翔雅典夺冠视频的分析评价,激发学生为国拼搏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小组讨论,体验合作、分享习的快乐,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

1)通过对传统实验仪器与DIS传感器测量物理量过程的对比,体验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通过应用DIS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研究,感悟物质运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建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E、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1)通过运用DIS实验测定加速度的实验,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2)通过介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概况和飞速发展的上海、全国的交通事业,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F、匀加速直线运动

1)在实验探究中体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2)在通过探索发现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的过程中,感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

G、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

1)通过对落体运动快慢争论的物理学史介绍,领略伽利略对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和敢于对前人,尤其是权威大胆质疑的精神,激发探究的兴趣和欲望。(2)通过对伽利略落体运动研究过程的物理学史介绍,体验和学习“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感悟科学方法在人类认识自然和应用中的作用。(3)通过小组成员间根据子课题研究内容,明确各自担任的角色和任务,在探究的过程,体验具体分工、合作的愉悦和经验,增强责任感,乐于与人合作,并善于与人合作。


[上一篇]“两纲”教育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 [下一篇]“两纲”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