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上海市三林中学 现代教育发展研究室
一、实验项目背景
我校在上一轮(2005——2008学年)发展中提出了“多元服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并开展了《构建现代学校教育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该课题从服务的视角对学校的服务产品、服务对象、服务机制、服务质量和服务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学校教育服务体系。在学校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将继续以教育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深入开展对上一轮实验项目的研究,将研究重点定位于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从“学”、“教”、“管”,三个层面进行架构,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管”促“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与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校因素、内容系列、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
2、完善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五个完善”;探索以教导学,实现“五个转变”。
3、初步建立由组织职责、资源管理、过程控制、测量评价、组织学习、持续改进等要素组成的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体系。
4、深化“尊重差异、回归基础、关注有效”办学思想的内涵,探索实施《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5、本项目以行动研究为主线,并辅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三、项目的实施过程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完善学生学习方式落实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育教学管理三个方面。
(一)学生学的方面
l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2009.5)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不少学生整个学习处于被教师、家长、学校“安排”的状态之中,养成了被动的行为、思维习惯。因而,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明确、适切、可操作的健康的学习方式,成为本研究的首要问题。
为了把“完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经过大量研究、整理,我们在认识层面提出要关注学生四个方面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实践操作层面提出了“一二六”、“十环节”、“三阶段”。
“一二六”是指“一个目标,二种计划,六个环节”;“一个目标”即高中发展目标,高中阶段学生要有融知识、方法、思维、精神、原则为一体的高中发展目标;“二种计划”即高中学业发展计划,阶段性学习改进计划。学校、家长都要重视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六个环节”即学习过程中“预”“听”“练”“问”“习”“析”六个关键环节。
“十环节”是指每天学习与生活的十个时间段(点)应做好的具体事。对每天这些时段所做的事进行必要的设计,学生会在清晰的状态中度过每一天。
“三阶段”是指每学期“学习准备周”、“学习诊断周”、“学习反思周”。通过“三阶段”,让每学期学习过程充满理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l 项目开展初期(2009.5-2009.9)
研究室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取材分析,并发布三项调查报告:《三林中学学生学习状况分析报告》、《高二年级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三林中学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报告》,为各部门开展具体研究提供现状分析和理论指导。
l 项目开展中期(2009.9——至今)
德育室开展《完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实践与探索》子课题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班主任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利用阶段考试进行诊断自查及制定改进计划;启动家校联动机制,保障学生学习计划和改进计划的实施。
设立完善学生学习方式实验班。研究室负责实验班例会,确保信息反馈渠道通畅。各实验班班主任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交流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彼此资源共享,互相借鉴,相得益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先后设立的全校十个实验班中出现了象高一(10)班、高二(7)班等班风学风俱佳的市区先进班集体。实验班的班主任王虹老师也被学校推选为上海市“金爱心”教师候选人。
学生导师制项目。为部分资优学生和特殊学生配备骨干教师进行结对辅导,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在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式的同时,完善教师自身的育人方式,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教师教的方面
l 项目初期(2009.5-2009.9)
研究发现,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定位在“以教定学”,师生关系、学生主动学习问题、学生的差异性问题这三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并提出教师要改变观念,实现“五个转变”。将教师仅是“知识传授者”转变成教师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培养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指导学生从“要学”转变为学生“会学”,把教师侧重落实“教”转变为关注学生“学”,将“作业练习与测验考试”转变成“概念形成与目标导学”。
l 项目中期(2009.9——至今)
1、研究室与课程处合作改进“仰高杯”教学评比方案
为深入贯彻“以学定教”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以教导学,完善学生学习方式;以研促教、完善教师的思维方式”的办学思路,研究室仔细研读市教委教研室《关于改进中小学基础型课程课堂教学的若干意见》,认真设计并制定《三林中学“仰高杯”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方案》。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有一个引领作用。
2、各部门、组室从实际出发,积极申报相应子课题并开展实践研究
例如,化学组的子课题是《化学预习的方式指导和习惯养成教育》。预习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领先一步的状态,而且带着问题上课的效果比纯粹的接受性学习更容易让学生进入状态。具体方法:(1)加强对学生预习的导 。(2)教给学生预习的法,给学生自主预习的工具——画“知识树”。 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掘墓者。(3)落实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查,可以同桌互查;可以学习小组成员间互查;可以教师抽查。(4)因人而异,分批布置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一样,也需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又如,数学组的子课题是《三林中学学生训练体系的探究与实践》。立足生本,贯彻“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通过训练体系的建立,以教导学,引导学生要学、学会和会学。通过对一道经典例题的讲解,从而解决一类题目,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夯实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解题方法的前提下作拓展。制定一套无论知识面、运算强度、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符合三林中学学生实际的习题集。根据实际需要和可操作性,先从训练体系中的习题部分开始编写。内容包括:(1)高一、高二以“每日一练”、“每周一练”和“阶段测试”为主要形式的训练体系。(2)高三以“每周一测”、“每周一练”和“章节单元复习卷” 以及“月考与高考模拟卷”为主要形式的训练体系产品。后续还会安排例题部分的编写和教学案例的总结。
(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l 项目开展中期(2009.9——至今)
1、为了改变过去学校经验管理,教师凭经验进行教育、教学的不足,推进学校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学校提出教学要“回归基础,关注有效”,并编印了《仰高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管理文件专辑》。内容包括:(1)三林中学发展计划(2008-2011)(2)学校发展计划自评体系(3)上海市三林中学2009学年课程计划(4)三个年级工作方案(5)三个阶段教学质量管理意见(关于期初、期中、期末教学质量管理意见)。
2、课程处组织各教研组及相关部门制定《上海市三林中学各学科教学常规及管理实施细则》。教学常规既是学校教学管理实施的基本条例,又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计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按常规去进行教学和管理是学校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最基本的措施和保障。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更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课程处要求各组室从三林中学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出各学科有针对性,可操作、可评判的教学常规。常规的具体内容:(1)教学计划,包括期初计划进度、期中实施、期末小结及改进计划。(2)备课制度(3)课堂教学(4)作业和批改(5)命题和考试(6)教科研活动。
四、阶段性成果
仰高教育科研《完善学生学习方式专辑》、《“两纲”教育专辑》《教育教学管理文件专辑》、《骨干教师系列丛书》、《上海市三林中学各学科教学常规及管理实施细则》、《三林中学学生数学训练体系》等。
五、下阶段主要工作
1、做好前期工作的总结和相关资料的积累。
2、阶段成果总结,将实验班和优秀教研组室的经验提炼推广。
3、方案调整阶段,各课题组前期遇到的问题,研究室组织分析交流会。务必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彻底。遇到本校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帮助。
4、为本项目的结题工作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