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园信息 学校通知 特色创建 德育园地 课程教学 校本研修 教育科研 教工之家 仰高春秋 学习园地
党建工作 - 学校简介 - 教师招聘 - 学籍管理 - 便民问答 - 校长信箱 - 学校地图 - 内容搜索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校园新闻 - 每周安排 - 校务公开 - 时事热点 - 计划总结 - 党总支工作 - 管理制度 党总支 - 校长室 - 工 会 - 校务办 - 研究室 - 课程处 - 德育室 - 团 委 1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提升 - 2学校精神引领文化生活丰富 - 3党的建设加强核心作用强化 - 4体制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5平安健康达标校园环境优化 - 6社会责任担当学校形象良好 - 特色指标 两纲教育 - 主题教育 - 实践活动 - 德育课程 - 经验分享 - 国旗下讲话 - 社团活动 - 团员活动 - 心晴天空 - 志愿者活动 - 家校互动 教学案例 - 课程建设 - 语言文字 - 教学管理 - 课改动态 教育理论 - 教学展示 - 现代教育技术 - 心理辅导 - 研修信息 - 教学设计 - 读书心得 - 师德修养 教育论语 - 实验项目 - 研究动态 - 研究文献 - 教师论文 - 德育探索 - 管理纵横 - 案例研究 师德建设 - 法规文件 - 帮困互助 - 教工活动 - 班组建设 - 计划总结 - 其他事务 - 退管工作 - 巾帼风采 - 教代会 校庆专题 - 百年校史 - 我思古人 - 金榜题名 - 三林缘 - 学校荣誉 I 思想道德建设 - II 深化党的建设 - III 学校内涵发展 - IV 校园文化建设 - V 优化校园环境 - VI 社会责任担当 - 特色指标 - 学习园地
>首页 -> 德育园地 -> 经验分享

TOP

生命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 录入者:adm_dhz | 时间:2009-11-24 09:18:26 | 作者:薛 莲 | 来源: | 浏览:10325次 ]

生命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呼吁关注生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物理学是一门引起社会大变革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其必然使命。物理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内涵,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生命与安全、生命与生存技能的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一、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

19世纪末,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揭开了近代物理的篇章,也揭开了20世纪宏伟的科技交响乐的序幕,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就是力量”,现代社会变成一个技术主宰的社会。教育不是成“人”的教育,而是成“材”、成“器”的教育。正如西方学者达拉里(M.Dallaire)所言,“教育成为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被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这样,人愈是受教育,他就愈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人的精神属性”。因此,在“9·11事件和这之后的多起恐怖行为后,能听到“炸得少了,多炸几个才好”的叫好声;出现了名牌大学的学生虐猫、伤熊等事件;中小学生自杀或杀人的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触目惊心。

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曾对上海市中小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总体情况良好,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1)价值观念模糊、生命意识肤浅。49.8%的初中生和61.4%的高中生相信有人能够死而复生。问他们原因竟然说电脑游戏中经常这样。2)青少年自杀意念比例上升。2004年的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有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4.39%,自杀意念随年级上升而升高。而97年这一比例仅为0.19%,六年时间上升一百倍以上。面对这些现象和数据,我们不能只看做是心理问题,而应从生命意识缺失的角度,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20058月,上海市正式公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核心理念。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教学,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辩证统一,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开展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二、挖掘物理学的生命内涵,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也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我们教育的整体目标不该只是帮助学生将来找到一份工作或职业,更该教导他们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并勾勒自己的生命愿景。物理学科虽然只是生命教育的隐性学科,但物理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课堂重现生命的气息。

1、融入物理学史,进行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因而物理教学常常注重科学的物性而忽略了科学的人性,也就是说物理教学常常见物而不见人。这种“无人”的教育将导致学生成为不关心社会、不关心他人、对人类漠不关心的知识“容器”。在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让学生走进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在电磁感应现象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法拉第十年里对“磁能生电”的坚持,最终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打开了大门;在放射性学习包的学习中,让学生接近被爱因斯坦评价为:“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的居里夫人;在原子物理部分,让学生走近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做出贡献、而不求名利金钱的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在与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近距离接触中,走进物理学家的精神世界,体会兴趣、意志品质对人的重要性、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生活的榜样。

但是物理学史上并不是一片灿烂的,如上世纪80年代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泄漏事件导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到影响,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在《放射性》一节的学习中,笔者利用相关录象和照片(受核辐射而致畸形的儿童、被遗弃的荒芜小镇……)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震憾,此时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中领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社会弱势群体。

2、课程资源,建构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生命教育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及建构生命的终极关怀。上海市物理二期课改教材中增加了宇宙一章内容,虽然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不高,但却完善了物理学的内容,并且向学生打开了宏观的世界。通过了解宇宙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之浩瀚,反见生命之短暂与渺小,通过了解地球是无穷星系中鲜有有生命体存在的星球,来感受能在地球上生存的幸福、以及资源的宝贵,让学生领悟:必须尊重、珍惜不同生命体的存在;不可无故或剥夺不同生命个体的生存权。

通过对能量的学习,了解能源的种类和分布,以及核电站的核垃圾处理及危害问题,电池对生态的破坏问题,感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侵害所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甚至可进一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人类为争夺能源而造成的世界局部地区的政局动荡、生灵涂炭,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平意识。明白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要能保持必要的克制,尊重和关怀其他生命,维持自身和大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

3、活用物理教材,开展生命与安全、生命与生存技能的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活用物理知识对学生开展生命与安全的教育。如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学习中,利用教材的STS中提供的相关数据,计算不同车辆制动的距离,体会为什么车辆要保持车距,为什么要遵守法规;在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中,也可通过对转弯速度与向心力关系的计算,体会为什么要求“低速转弯”,为什么公交车上总提醒“车辆转弯,请拉好扶手”;在电路一章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用电常识……。

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也是脆弱的,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类灾难,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灾和应对灾害的技能。如在《放射性》的学习中,结合对放射性危害的认识,可让学生了解放射源的警示标志和常见的对放射源的三种防护方法;在振动一章中,结合地震的产生,可教给学生相应的处理办法和逃生本领,提高他们自身保护意识与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你能自救,方能救人”的道理。

三、贯彻课改理念,落实生命教育

1、以人为本,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者冯建军提出“教育即生命”,即:“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促进生命的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学而不是教,不能把学生放置在被动的“容器”位置,应尊重学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凸显“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开展多样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生命多一些自主的色彩。

2、关注学习过程,注重生命的体验性

关注生命,首先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只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快乐的,他们才能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更应使物理教学凸显科学的发展过程,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使教学成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如结合《振动的描述》一节中的STS模块,可利用DIS实验,获取男、女同学的声音图象,在学生或唱或叫的体验中,不用教师多作引导,很快便能总结出男女生声音的不同规律和特点。

结合新教材的不同模块,在学习中应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如利用学习包,可开展太阳能作品评比,网络背景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让物理回归生活,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的体验创造条件。

从生产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也有生命,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时代的呼吁。只有建立在生命教育意义上的物理教学,才能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改理念,才能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视域下的“生命灵动”的生命教育。

注:

     王坤庆:《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述评》(《教育研究》,2002.9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

     杨乃虹:《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7.8


[上一篇]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 [下一篇]真心服务,真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