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行动研究,提升青年教师关键能力 ——记“仰高”青年教师研修工作坊活动 
我校“仰高”青年教师研修工作坊于5月11日下午继续开展活动。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发展规划部闫引堂博士讲座:《教师行动研究系列3:数据的收集》。所有的研究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闫老师援引一些常见的观点与说法,让大家判断事实上这些观点是否成立,以此阐述数据的重要性。接着他重点介绍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五个办法”即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本素材(作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日志等)、测试法等,看似耳熟能详,实则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辅以一定的设计技巧。比如做“问卷调查”,每一份问卷调查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包括调查的对象、调查内容等,呈现“调查内容+主题”调查主题要聚焦、具体、有明确的指向。只用一个关键词和关键概念。在问题设计时,要涵盖三个层次:认识、动机和行为。在题干中,要尽可能把时间、地点、事件描述清楚,让调查者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对此,他举了众多例子,并呈现学者编写的问卷,让大家细细品味。在第三部分的案例里,闫老师重点分享了他校一位职初优秀教师的“基于读写任务引领下的名著阅读教学行动研究(以《傅雷家书》为例)”实践,分析研究内容的设计及亮点。 
熟悉教材、教材分析、作业命题,这是新教师成长的三个关键能力。置身于行动研究是提升教师关键能力的好方法,做中学,做中悟。当天工作坊的第二项内容是张弘和张敬文两位英语青年教师代表介绍自己的行动研究实践情况。张弘老师的主题是《高中英语听力训练策略对提高短对话题型正确率的行动研究》,闫博士评价:行动研究的框架非常不错,很详尽。列出学生易错点6条,易错点的呈现是用数据说话,因此教师开展听力研究、考点研究,肯定有很大提升,亮点是自己查了很多资料,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建议把问卷结论要描述出来,行动研究的梯度也要具体描述出来。张敬文老师的主题是《基于易错点的定语从句复习改进研究》,评价是:研究能力进步显著。定语从句分析很细,数据也细致,统计过程也非常完整的。后续已有做自主学习系统的倾向,是很好的做法,建议进入第三阶段,考虑增加难度和综合性运用,把语法和阅读整合在一起。闫老师特别强调不要看数据本身,不苛求数据的客观或不客观,而是能发现学生掌握什么,不掌握什么,为什么,后续应该怎么应对的问题。任何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提供给他(学生)情境,最好放到一个综合性的情境中去应用。两位老师的表现都很优秀,是切切实实的学以致用。 
期待有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够跟进,用实质性的行动研究,去钻研教学、站稳课堂、摸透学生,让生涯的早期就拥有实力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