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园信息 学校通知 特色创建 德育园地 课程教学 校本研修 教育科研 教工之家 仰高春秋 学习园地
党建工作 - 学校简介 - 教师招聘 - 学籍管理 - 便民问答 - 校长信箱 - 学校地图 - 内容搜索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校园新闻 - 每周安排 - 校务公开 - 时事热点 - 计划总结 - 党总支工作 - 管理制度 党总支 - 校长室 - 工 会 - 校务办 - 研究室 - 课程处 - 德育室 - 团 委 1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提升 - 2学校精神引领文化生活丰富 - 3党的建设加强核心作用强化 - 4体制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5平安健康达标校园环境优化 - 6社会责任担当学校形象良好 - 特色指标 两纲教育 - 主题教育 - 实践活动 - 德育课程 - 经验分享 - 国旗下讲话 - 社团活动 - 团员活动 - 心晴天空 - 志愿者活动 - 家校互动 教学案例 - 课程建设 - 语言文字 - 教学管理 - 课改动态 教育理论 - 教学展示 - 现代教育技术 - 心理辅导 - 研修信息 - 教学设计 - 读书心得 - 师德修养 教育论语 - 实验项目 - 研究动态 - 研究文献 - 教师论文 - 德育探索 - 管理纵横 - 案例研究 师德建设 - 法规文件 - 帮困互助 - 教工活动 - 班组建设 - 计划总结 - 其他事务 - 退管工作 - 巾帼风采 - 教代会 校庆专题 - 百年校史 - 我思古人 - 金榜题名 - 三林缘 - 学校荣誉 I 思想道德建设 - II 深化党的建设 - III 学校内涵发展 - IV 校园文化建设 - V 优化校园环境 - VI 社会责任担当 - 特色指标 - 学习园地
>首页 -> 教工之家 -> 教工活动

TOP

教师走进高雅艺术活动系列
[ 录入者:adm_wy | 时间:2012-11-29 08:11:54 | 作者: | 来源: | 浏览:8059次 ]

话剧《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上海市三林中学 王谊

 

近日,学校党总支组织部分教师到艺海剧院观看话剧《七月与安生》。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再次体验话剧这一高雅艺术形式。

该剧改编自安妮宝贝十年前写的同名小说,这是首次将这位知名畅销书作家的作品搬上话剧舞台,完成从文字到视觉的跨越。《七月与安生》是一部都市情感话剧,故事围绕两女一男展开。“七月”与“安生”是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因命运弄人,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因为对世界、对自己、对爱情完全相悖的价值观,最终得到了各自的命运安排,造成了两人生命方式的大相径庭。表面上,七月与安生是两个不同的女子,爱上同一个男人又因为横亘着姐妹之爱而为情困顿。一个激烈,一个平静;一个始终在漂泊的路途上,一个喜欢停留。她们彼此之间的感情付出方式和对爱情的处理上,有很多微妙的值得回味的地方。也许你不太懂两个女性之间的感情,会如此纷扰复杂,甚至有着比爱情更深刻的执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又造成她们完全相异的结局,但剧中并没有给予明示更没有给予评判。不是么,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标准,有的只是我们心的标准。《七月与安生》这个让人感怀青春、感怀友情的凄美故事勾起了无数人的青葱回忆。七月与安生的姐妹好,好的像同一个人,更好像是同一个人灵魂的两个对立面,积极又颓废,纯洁美好又自私扭曲,简单直白又曲理善变,期待安宁有序又渴望自由不受羁绊,怕伤害又时时伤害与被伤害,在情感与理智的博弈中患得患失。

《七月与安生》是安妮宝贝早期的作品,那时她的写作比较随性,情绪和风格也比较强烈,也许就是因为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能改编成一部非常优秀的话剧作品。话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在舞台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通常也是都市人文化生活的缩影。该剧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著名编剧宁财神策划,剧作构思十分细腻,舞台效果简约时尚又充满视觉张力。实力派女星江一燕领衔主演的整台戏也就7位演员,十分考验演员的演技和台词功底。几位演员的表演很到位,观众随剧中人物情感跌宕起伏,时而会心时而会意,时而爆发出笑声,时而小拭轻泪,时而全场凝思……演员细致地刻画出原作故事中的情感纠葛,留给观众对人性思考的诸多问号。

 

 

—— 话剧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上海市三林中学   汤靓

话剧《七月与安生》是由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刚看到宣传单上的剧情简介的时候,我心想,这又是一个关于两女一男的“三角恋”的爱情故事,似乎俗套的很,心里没对该剧抱太大的期望。及至看完,却有了一种完全有别于俗套三角恋故事的感受,这个让人感怀青春、感怀友情、感怀爱情的凄美故事,在几位演员精湛的演技下,让人从内心动容,应该说,它对于每个人来说,也许是一次生命的审视,一次灵魂的叩问。

七月与安生是两个从初中时代就建立了亲密友谊的好朋友。七月并没有如夏日七月般的热情如火,七月是个温柔文静,乖巧可人的女孩,像山间小溪般的清澈、单纯、善良;安生也并不安生,安生是个古灵精怪,叛逆桀骜,虽才华横溢却从不循规蹈矩的女孩。两个个性迥异的女孩却偏偏如一见钟情的情人般建立起了一种对彼此全心付出、依赖、甚至是死心塌地的友情。七月会心甘情愿地被安生拉着逃课,和安生一起爬树,互诉心声;而缺乏亲情关爱,缺乏家庭温暖的安生也从心里把七月的家当自己的家,把七月的家人当自己的家人,在七月及七月的家人身上感受那缺失以久的温暖。就像梁静茹的歌里唱的“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却总能把冬天变成春天”,那甚至是一种比情人更懂得倾听,比情人更死心塌地的友情,让人深深感动和温暖的友情。可惜,因为命运的关系让安生爱上了七月的男朋友家明,而家明也被安生那种如诡异浓郁芳香的植物般的特殊个性和气质所吸引,爱上了她。但又不能割舍温柔善良的七月,于是,七月和安生就像家明生命中的“白玫瑰与红玫瑰”般,让他举棋不定,难以选择,只能暂时逃避。而安生也选择了独自流浪,却终于在三年后又回到家明身边。终于,当三个人尴尬相遇,真相大白的时候,就是三个人彼此痛苦的开始。七月打了安生一个耳光,却无法打断两人十年的深刻友谊,当七月流着眼泪对安生喊着:“我还有什么可以拿来和你分享?”,那种爱情、友情的同时崩塌带来的伤心、绝望却又不忍恨的痛苦无奈叫人揪心。而安生也为给七月带来的伤害陷入深深的自责。她是那么爱七月,却也是真心爱家明。最终,当她亲手把家明推回七月身边,当她在家明和七月的婚礼当天,对着他们家的窗户解酒浇愁,流着眼泪祝福他们的时候,也同样让人对这样的“第三者”恨不起来。最终,当七月得知怀了家明孩子的安生在国外处境艰难的时候,我相信七月的内心一定是煎熬的,但善良的七月、心疼安生的七月还是把安生接了回来,并且全心全意地照顾她,两人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的纯真,都如此珍爱着彼此的情谊。安生生下小安之后,飘然离去,独自流浪。而七月抱着安生的孩子,给她读安生写的书《七月与安生》。

整场演出在此时落下帷幕,掌声响起。我心里也跌宕起伏,三角恋的故事却没有夺爱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甚至也少有爱情的卿卿我我,它让我更多看到的,是一个动人的“情”字,和基于“情”真而显现的“恕”字。善良而宽容的七月也好,倔强而孤独的安生也好,其实都是真情真性,愿意为爱牺牲,懂得宽容的女子,都是世间美好的女子。人生也许就是七月与安生,平淡和激情,乖巧和叛逆的矛盾综合体。

 

 

生活就是漂泊或停留

           ――观看《七月与安生》有感

上海市三林中学  涂杭

 

日前有机会观看了根据安妮宝贝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话剧《七月与安生》,连日以来内心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与震撼。这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由著名编剧宁财神策划,实力派女星江一燕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话剧完成了从文字到视觉的精彩跨越。有别于以往的同类型话剧,该剧由周小倩、鲍莉两位风格迥异的导演联袂执导,并且经过宁财神的度身改造,以细腻精致、极富个性化的剧作构思,深刻刻画出原作故事中两女一男之间的情感纠葛。《七月与安生》这个看似极其普通平凡的剧名,其一波三折的剧情,让人感怀青春、感怀友情,勾起了无数观剧人的青涩凄美的回忆。

《七月和安生》究竟是怎么样的故事呢?剧情是格外的清晰,七月与安生,这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在命运的作弄安排下,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因为对世界,对自己,对爱情完全相悖的价值观,最终得到了各自的结局,其价值观的不同造成了两人生命方式的大相径庭。七月活着,安生死了。  

七月和安生,她们是灵魂的两个对立面,一个死亡了,一个平静地生活着;一个始终在漂泊的路途上,一个喜欢停留。她们在彼此之间的感情付出方式和对爱情的处理上,有很多微妙的值得回味的地方。

我很喜欢这两个女性之间的感情,尤其关注比爱情更深刻执著的生活、生命的纠葛。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带给她们截然不同的结局又表明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我们内心的标准。生命变成一场背负着汹涌情欲和罪恶感的漫无尽期的放逐。那是七月和安生对生命的一次证明。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性格决定命运。也许有些人的生命里都会遇见七月或安生吧,她们是截然不同的白色与黑色,她们又宛若同一个女孩。安生的充满激情、易于冲动与青春活泼、敢爱敢恨,活脱脱就是一些当代社会年轻女性的真实写照。而七月却是一个相对比较传统、按部就班,同样真挚淳朴、善良可爱的姑娘。随着剧情的深入,两个人物形象一直吸引着观众的注意,让人时时为她们的命运牵肠挂肚,猜测究竟,安生的漂泊令人揪心,七月的停留使人酸楚……

我们不禁要问,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不断提高,难道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就势必降低水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尤其是男女异性间的交往,应该持有何种态度与标准,方能与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的文明进步、发展现状相匹配――我想,或许这才是《七月与安生》的价值所在,七月和安生人物形象的塑造,她们的符号意义也或许是留给人们难以回避的深长思考。如果说文学艺术来源于五彩斑斓的生活,前者更是后者的沉淀与结晶,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人们精神与情感层次的不断提高、升华,必定是未来文学艺术创作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像《七月与安生》这样的精品剧作的问世。

 

 

 

 

 

 

 

 


[上一篇]“沧海桑田115,情满三中话教坛”.. [下一篇]教工南通学习考察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