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园信息 学校通知 特色创建 德育园地 课程教学 校本研修 教育科研 教工之家 仰高春秋 学习园地
党建工作 - 学校简介 - 教师招聘 - 学籍管理 - 便民问答 - 校长信箱 - 学校地图 - 内容搜索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校园新闻 - 每周安排 - 校务公开 - 时事热点 - 计划总结 - 党总支工作 - 管理制度 党总支 - 校长室 - 工 会 - 校务办 - 研究室 - 课程处 - 德育室 - 团 委 1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提升 - 2学校精神引领文化生活丰富 - 3党的建设加强核心作用强化 - 4体制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5平安健康达标校园环境优化 - 6社会责任担当学校形象良好 - 特色指标 两纲教育 - 主题教育 - 实践活动 - 德育课程 - 经验分享 - 国旗下讲话 - 社团活动 - 团员活动 - 心晴天空 - 志愿者活动 - 家校互动 教学案例 - 课程建设 - 语言文字 - 教学管理 - 课改动态 教育理论 - 教学展示 - 现代教育技术 - 心理辅导 - 研修信息 - 教学设计 - 读书心得 - 师德修养 教育论语 - 实验项目 - 研究动态 - 研究文献 - 教师论文 - 德育探索 - 管理纵横 - 案例研究 师德建设 - 法规文件 - 帮困互助 - 教工活动 - 班组建设 - 计划总结 - 其他事务 - 退管工作 - 巾帼风采 - 教代会 校庆专题 - 百年校史 - 我思古人 - 金榜题名 - 三林缘 - 学校荣誉 I 思想道德建设 - II 深化党的建设 - III 学校内涵发展 - IV 校园文化建设 - V 优化校园环境 - VI 社会责任担当 - 特色指标 - 学习园地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师论文

TOP

架设信息化平台 服务于教师备课
[ 录入者:adm_dhz | 时间:2009-11-24 09:49:32 | 作者:彭晨光 丁惠中 | 来源: | 浏览:12243次 ]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教材的改编,教学方法也得随之而变,备课方式当然也不能不改。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传统的、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学校将课程作为信息化应用核心,在校园网上架设了课程资源、管理和教学等平台,对备课活动进行了形式和内容上的重新思考和实践,并率先在语文教研组开展探索与实践活动。

Moodle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一种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它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教师在Moodle平台上可以开展教学资源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像许多著名的学习管理系统一样,Moodle可以管理内容元件,但是更针对教育训练设计。另外,更加强了学习者的历程纪录,让老师们更能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历程。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引下,我校依托Moodle、课程资源等信息化平台,进行了教师网络化备课的初步探索。

一、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1、异步而行,备即可用

我校在以前的传统备课模式中,教师聚到一起的时间往往有限,集体备课往往不能深入展开,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交流教师为完成集体备课的资料,忙着去抄、忙着去补,这些抄补对备课缺乏实效。集体备课之后,大家又要忙着去“写教案”,这样的教案预设性太强,缺乏操作弹性,教案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比较有限。

自从学校建立了信息化课程平台后,教师就无须统一时间、统一场地和“济济一堂”全部到齐,各自在网络上进行集体备课,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更避免了“坐而聊闲”。部分老师还经常在家里登录平台,进行远程在线上传资源、写教学BLOGMoodle教学设计等备课活动,我校的Moodle成为全球通的“备课本”。登陆Moodle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同事的教学设计,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老师们把教学资源上传在可以实现知识化管理的课程资源平台上,一个教师的资源就成为大家的资源,减少了教师搜索资料的时间,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外,教师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将教学资源平台、MoodleBLOG等平台进行松散耦合,方便师生进行开展基于资源的教学活动。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Moodle备课,一备教学资源,二备学习活动,三备教学流程,并做到备即可用,无须事后补抄。

2、随时修正、磨课成纲

通过应用、比较,我们感到,纸质集体备课有一弊端,虽然,初备、集体交流、形成教案等流程齐备。然而此过程中,始终只闻其声,不见其实,各自的教案只能听听而已,无法形成真正的交流。而Moodle备课,初备之时,大家就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集体交流,便可明见其实,圈点批划,真正交流;这样,形成教学方案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纸质备课,一成定稿,便有事已了了之感,要重而复来,便是难事。而Moodle平台为集体创作和重复修改提供了便利。一个班级上下来,哪儿不妥,即可随即更改,节节提升,步步修正,为提高教案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例如,当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其他老师就可登陆Moodle,在旁“偷窥”,发现问题,即可预改,提前“避险”。例如,老师正在执教语文课《拿来主义》。当上到课文第4节: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同学们无法理解“抛来、抛给、送来”这几个词的不同含义,觉得它们很绕口。虽老师再三讲解,学生还是有人摇头。而老师正在网上“偷窥”,发现这个问题,立即反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然后查阅资料。最终了解到,学生只要知道“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中的实例,这些词的理解就能迎刃而解。于是,即刻在Moodle平台上增加了“实例”。由于Moodle平台可以记录教学生成的内容,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为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提供了传统方法较难实现的手段。

3、互现特长,神形兼顾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教材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需要教师去加工和创造的园地。备课时,教师不要盲目地照搬教材,对教材内容要进行加工和创造,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的基础上,要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扩充、重组;敢于将自己对教材的独特见解、个人学识、生活经历以及时代发展的特点融入教材。Moodle平台在此方面便有优势,利于发挥各位各级老师的特长。经验丰富的老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由他指导,所谓高屋建瓴,避免年轻老师盲人摸象或管中窥豹的做法。而年轻的老师信息科技水平高,就能讲有经验老师的“好内容”,变化成一个“花样子”,让学生喜闻乐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互现特长的备课,其实质就是解决了笼而统之的集体备课而缺少个性的备课的矛盾。避免了以往集体备课交流不积极,一言堂的弊病。

二、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多种资源、各样形式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生活和面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教学。首先我们善于多角度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就会拓宽教学的天地。另外,信息化社会环境,备课不仅要备教材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先进的资源和手段进行备课。这不仅可以发挥传统备课所不具备的资料保存方便、快捷、易修改等优势,把静态的文本教案变为动态的数字化教案,还能使教学资源达到共享,便于教师合作研讨,互相启发教学思路,促进群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及时沟通,备中对话

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沟通、交流,依靠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去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教师备课之时,让学生预习课文。学生预习当中,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到Moodle的论坛上发给老师,教师对学生问题进行一定的归纳,了解其实质,最终在自己的备课上体现出来,大大加强了备课的针对性,提高了备课的有效性。比如《胡同文化》备课时,许多同学在探讨文章结构时遇到问题:先写许多形形色色的胡同,再讨论特色?备课老师归纳琢磨,得出原来是学生缺少一个只是基础:物质蕴含文化,文化映射物质。于是,备课教师立即加上这个知识铺垫。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新课程倡导打造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我们利用Moodle,就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3、菜单选用、流程灵活

我们总结了以往的集体备课,往往有两大薄弱环节。一是教师个体共同参与热情不够,交流不够深入;二是形成教案后,会照本宣科,忽视了自身的教学特点,忽视了本班学生的实际,也忽视了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反思和自我实践的反思。因此抓好集体备课后的个性设计与修改可以说是关系到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及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

更为有利的是,我们利用Moodle的模块化结构可以菜单式的根据班级授课时的实际情况选用教学内容模块,甚至颠倒变换教学流程,真正做到在不同的班级根据不同的学生上不同的课。比如老师任教了一个理科班和一个文科班。上《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文章,理科班着重选用理解文章情节结构推理的模块而文科班就着重选用课文里所引用名句名诗的品赏。

三、增强了学校对备课的管理和指导力度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然而,实际上,“课”过境迁,不少教师,课一上完都是弃教案不顾,只是留作检查。为此,我校积极倡导构建新的备课评价机制,绝不以一成不变的“定案”为好,而是以不断更新的教案为上。Moodle平台正好具备了“过程记录”功能。从教师一开始备课到其间的不断更新到课后的二次备课,Moodle都有详尽的过程记录。管理者只要登上Moodle平台,谁备课勤奋用功,一目了然,谁偷工减料,昭然若揭。这种透明的过程记录像一只无形的行政管理之手时刻督促老师们勤奋备课。另外,信息化备课和管理突破了时空,教领导、教研组长,甚至学校聘请的专家可以登录信息平台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远程会诊,并在线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等,这对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起着什么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引下,我校依托信息化平台,将备课活动作为由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的加工过程,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克服了集体备课缺乏个性的弊端,在关注教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基本做到了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有效的集体合作备课转变。记得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听一个教师上课,听课时竟忘了记录一个字,因为那课太精彩了。课后,他问那个老师:“你备课花了多长时间?”那位老师说:“我备这堂课直接时间15分钟,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用一生的时间备课。达到这种备课境界的老师怎能不优秀呢?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我校还在尝试与探索之中,相信只要我们实践着,坚持着,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教师走进信息化备课环境,并努力追寻“用一辈子去备课”的那种境界。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研究性学习相.. [下一篇]点亮“魔灯”,优化课堂教学